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成功摘得国际隧道协会(ITA)2021年度“超越工程奖”
在国际隧道协会(ITA)刚刚公布的2021(第七届)“ITA隧道奖”获奖名单中,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深圳大学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领衔科技研发为基础的“深圳地铁超大规模盾构隧道渣土低碳资源化应用”项目成功摘得“超越工程奖”,这是深圳大学首次获得该国际奖项最高奖。
【国际隧协执行委员会成员Jeyatharan Kumarasamy线上揭晓获奖项目】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深圳大学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践行习总书记“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理念、落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和“四个面向”重要指示,多年来紧扣重大工程中的环境保护科技难题,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针对深圳地铁渣土处置这一制约深圳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国性重大技术难题,着重对量大面广、含水率高、环境污染风险大、且最难处理的盾构渣土进行资源化研究,开展了室内试验、处理工艺和处理装备现场试验、处理成什么样的资源和如何利用、以及制定相应规范标准指南的硬件、软件系统性研究。
【获奖单位:深圳地铁、深圳大学、中国中铁等】
学院按照陈湘生院士提出的“利用重大工程科学和技术难题跨专业融合研发,引领学院科技研发突破和教学模式探索”理念开展科教工作。其中,孙晓辉助理教授主持、段华波副教授、刘建教授、丁铸教授等参与了《盾构渣土高效资源化利用智能化装备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在该项目中,孙晓辉助理教授联合中铁南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研发了智能化、集成化、模块化的盾构渣土高效资源化利用系统,形成了智能化装备和成套资源化利用技术。段华波副教授负责开展了盾构渣土资源化处理的管理和扶持政策研究,刘建教授负责编制了《深圳地铁盾构渣土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南》,丁铸教授负责编制了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施工现场工程泥浆机械压滤法处理技术指引(试行)》。在项目研究中,团队发表学术论文7篇,申报发明/实用新型专利9件,已获授权5件;其中,孙晓辉助理教授进一步深挖盾构渣土高效资源化利用中的科学问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孙晓辉助理教授汇报项目成果并答辩】
在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支持下,为深圳地铁各条线施工企业中国中铁、中国建筑、中国电建、中国交建、中国铁建等央企提供了盾构渣土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成套技术、智能化装备与标准规范指南。累计建成84台(套)处理设备,成功对盾构渣土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实现变废为宝。通过推广该项盾构渣土处理技术,深圳地铁四期工程累计减少盾构渣土外运百余万立方米,减少堆填占地数千亩,节约渣土外运成本数亿元,发挥了深圳大学在重大民生工程中脚踏实地、引领创新的重要作用。为助力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提供了核心科技成果。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孙晓辉助理教授致获奖感言】
在该国际奖项的申报中,孙晓辉助理教授基于项目研究积累,负责文稿整理、视频动画制作和汇报答辩。颁奖典礼(线上)上,国际隧道协会执行主任Olivier Vion指出该成果在隧道建设中至关重要,协会主席Jenny Yan向团队表示祝贺,孙晓辉助理教授代表整个科研团队致获奖感言。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博士后朱旻博士在国际隧道日庆祝活动中作报告】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获奖团队成员(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
国际隧道协会简介:国际隧道协会全称为“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ITA)”,成立于1974年,总部设在瑞士洛桑,是一个非营利性非政府国际组织,是隧道与地下工程专业的国际性学术组织,是世界上隧道工程界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协会宗旨是鼓励地下空间的利用和开发,促进隧道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维修技术的发展。ITA共有73个成员国,下设4个委员会、21个工作组,中国于1979年加入国际隧道协会为其会员国。